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镇街动态

中考连年领跑 桂城有何秘籍?

发布时间:2020-08-07 09:31来源: 分享至:
 通过“教育城市化”规划,深化“教育桂城”品牌,建设教育强镇

■灯湖六小。

 


■灯湖小学体艺节。

00.jpg
■今年1月9日,桂城街道启动十大教育 “卓越-续航”计划珠江时报见习记者。


  今年中考,桂城教育继续以高质均衡的姿态领跑佛山。全市总分前100名屏蔽考生中,南海占81人,桂城独占50人。各高分段数据亮眼:679分以上(区前600名)考生共284人;660分以上考生共774人;650分以上考生共1148人;600分以上考生共2644人。509人次获得单科满分,其中语文70人次、数学52人次、英语80人次、物理70人次、化学85人次、政治66人次、历史86人次。

  中考屡创佳绩的背后,与桂城始终坚持推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近年来,桂城通过村级工业园改造释放发展新空间,引入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经济社会发展一路领跑。与此同时,桂城致力打造“公平均衡、生机盎然、温暖包容”的城市教育文化,结合城市发展与市民需求,悉心写就“高分秘籍”。

  秘籍1

  造就教育底气

  高规划、大投入、优品质

  格局、视野、情怀、担当,这些字眼,内蕴于桂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中。

  桂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介绍,对整个区域教育发展“一盘棋”的决心,对教育布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魄力,汇聚到桂城的教育,就是“加大投入、优化布局、增值提质”三大举措。

  从2012年起,桂城通过“教育城市化”规划,深化“教育桂城”品牌,建设教育强镇。从8年前的1.0版本,至2020年的3.0版本启动,短短8年时间实现了三进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教育项目跻身全省全国之列;完成村域学校“居(村)所有·街道管理”的模式推进工作;全街道划分学区和对中小学校校名实行城市化命名;加大投入,形成完备的“两线并进”的现代教育发展体系等。

  2013年,教育强镇省复评组赞誉桂城教育是“南海素质教育的标杆、佛山乃至全省优质教育的典范”;2018年,省复评组再给予桂城两个“示范”两个“创新”的美誉。

  而在规划逐步落地的过程中,最为全社会称道并屡次刷爆社会热点的,是桂城对教育硬件不遗余力的大手笔投入:自2016年起已投入19.2亿元,完成了包括灯湖小学等12所中小学校新建扩建,预计2022年前将完成22所学校建设任务,总投入超35亿元,新增学位约3.3万个。

  “大城资源,小城成本。教育是桂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桂城的第一民生。”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岑灼雄对桂城教育作出这样的评述。正是一所所“高颜值”新改扩建学校的启用、一批批先进教学硬件的更新换代,让“想要孩子能成材,请到南海桂城来”这句口号更添底气。

  秘籍2

  坚定优质均衡目标做强教育底盘

  2017年,一所投资超2亿元的全新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在三山新城拔地而起,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今年,这所学校完整培养的第一届学生参加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名学生高分被屏蔽,成为桂城公、民办初中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力佐证。她,就是位于三龙湾南海片区的文翰中学。

  “文翰中学的办学理念是:做未来的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文翰中学校长岑广翅表示,文翰中学从规划选址时,就是以片区龙头公办学校为目标来打造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给予了文翰中学极多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校更新办学观念、大胆改革创新尝试,拉动整个板块的教育质量。此

  外,街道采取学校教育共同体建设模式,开展学校结对交流、名师交流等,选派名师、优秀干部到东部相对薄弱学校,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城区学校、优质学校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为100%。各项教育资源向相对薄弱的教育板块集中倾斜,均衡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

  经过三年的努力,文翰中学办学特色凸显,与众多学校一起,丰满着桂城“一校一品”特色教育格局。文翰中学乃至文翰片区,是桂城教育迈向优质均衡的一个缩影——文翰片区往后将会是桂城学校密度最高的片区之一,各种类型、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学校超20所。

  秘籍3

  深耕基础教育改革优化教育基因

  桂城教育质量长期位居全市前列,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学生学科竞赛、教师技能展示活动等,以绝对优势领先,特别是中考优生人数一直在高歌猛进。要保持持续的优势,就要不断突破和变革,南海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也深深烙印在桂城教育的基因中。

  在桂城灯湖小学,学校规模大、师生人数多,如何面向全体老师培养新基本功?这是三年前,灯湖小学校长邓

  爱勤面临的难题和考验。

  2017年11月,南海区教育局与华东师大“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签署“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合作协议,桂城拿出“航母级”的学校——灯湖小学作为首批实验学校,开展大胆探索。

  “新基础教育”要求学校从上至下摆脱被动、模式化的教学,从校领导到教师到学生,从课堂到班会到日常管理,要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主,培养问题意识和学生

  立场。学生们在老师的精心安排和设计下,有序地呈现事先排练好的节目,这在过去被视作“完美”班队会,与“新基础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这种变化从理念到实践都是‘大刀阔斧’的。”随着实践落实到各个班级,落实到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邓爱勤发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一开学的班会课学生就在关心讨论如何管理学校开放书吧的相关问题。学生自觉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关心自己的班级,关心自己的学校,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意识,长出能力。”

  不断探索、不断突破,不断寻求新变量,“求变”或许是桂城保持优势的一个“秘籍”。在桂城教育行动3.0版本中,不难找到这些变量:试点打造社区教育全国示范镇、探索打造创客教育镇本课程和教材、推进全省首个驻校社工全覆盖镇街……

  秘籍4

  推动专业化发展

  名师引领、青年教师冲锋

  成就教师,成就未来。就名师人才培育来说,桂城在十大重点项目中,专门发布“大匠名师”培育计划,计划与大学院校、教育研究机构合作打造“桂城教师学习中心”,建设专业驱动发展平台和机制。

  桂城通过品牌教师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大名师和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两支梯队建设,一支是镇街-区-市-省-国家级名师名校长队伍,另一支是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桂城教育局除了组织外出学习、专题培训、读书活动、展示研讨,还出台了《桂城街道中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三年计划》,将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要求新教师第一学年上学期在学校上适应课,下学期在街道集中上汇报课,第二学年在学校或街道上“同课异构”课,第三学年在街道上“我离名师有多远”的学科比赛课,第五学年内有课题研究或科研成果奖。

  这些“要求”激励和鞭策着青年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及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创造能力。

  秉承“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桂城锻造出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广东省特级教师有7名,占全区初中小学总量的72%,占全区总数的35%;正高级教师有4名;目前全街道各级名

  校长名师工作室总数达到37个,其中街道级15个名师工作室共有263位成员。

  教师队伍的壮大,引领着桂城教育事业的专业化发展。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桂城以名师充当“领头羊”,青年教师为先锋,教育部门做坚强后盾,线上教育质量突飞猛进、遥遥领先,近400节优秀慕课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占南海区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有了名师的“点点星光”,更有整个教师团队的“全面照亮”,桂城教育在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建立研修平台、培训青年骨干教师上基础扎实,朝着基础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